胡坤榮(1955~)新北市三重出生,初中畢業就進了軍校,連同服役,在軍中待了6年。退伍後考進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開始他的藝術之路。胡坤榮是台灣少數有意識以幾何抽象造形為創作語言的藝術家,自1981年在台北美國新聞處的第一次個展開始,至今持續近40年。這段時間當中,胡坤榮還曾旅居巴黎十年,不為文憑,就是生活,看展、思考、作畫,純粹體驗巴黎的文化藝術底蘊。而他的低限、硬邊、幾何的造形,還有極度潔淨、純粹和飽滿的色彩,已然成為台灣當代繪畫的特殊標記。 胡坤榮常強調他的作品,著重的是純粹對於「構圖」的追求,並沒有刻意透過抽象作品去討論另一個價值體系,換言之,除了結構、造形與顏色,沒有其他。〈非連續四方系列〉是胡坤榮1980年代末期開始進行的系列創作,似乎有意對應20世紀初德國藝術家亞伯斯(Josef Albers)的〈向正方形致敬〉(Homage to the Square)。但胡坤榮的「四方」總是差那麼一點點的「正方」,些微的差異讓原本封閉的結構開始鬆動,從此讓造形從凝固中得到自由。而這些結構上的失衡又藉著色彩的計算產生整體協調感,讓畫面在穩定中帶出韻律。 出處:潘顯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