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夏一夫(1927-2016),原名夏鴻錫、字玉符,生於山東。1945年畢業於煙臺師範學校,少年時期曾師事李荷生(1870-1939)學習工筆花鳥,後隨任光庭(1910-1985)習山水、鄭月波(1907-1991)學習素描、水彩。曾以畫名「夏陽」參加青島市第一屆美術展覽會,1949年因戰亂隨軍來臺,從事廣告、家具設計與蠟染繪畫創作。1978年退休後全心投入繪畫創作之中,入傅狷夫(1910-2007)畫室學習,1988年以新人之姿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水墨創新大展的優選肯定,被喻為戰後臺灣最年長的畫壇新人。 本件紙本彩墨作品,創作於2003年,七十七歲的夏一夫才剛結束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夏一夫繪畫展─枯筆焦墨技法的新途)。作者以小筆細細皴擦山石水紋,再敷染水藍、石綠,營造出遺世獨立之空間,在寫實中寄寓胸懷,自成個人天地。全幅雖以枯筆焦墨為主調,但已從早期深邃濃重的黑白墨韻進一步轉換,設色過後的荒煙野地,更顯生機,主體觀之有如海上仙山,以留白之雲霧襯托其雄偉,多了一分輕鬆自然,亦可看出作者心境之轉變。 款識:「2003一夫」。鈐印:朱文「夫」。 出處:巫伊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