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枯雲刻深之二

〈石枯雲刻深之二〉,此作長度四尺有餘,對於精勾細描的夏一夫(1927-2016)山水畫而言,確是較難得的巨製佳構。畫中景物一如作品名稱:山石黝黑而有光澤,卻是凹凸崢嶸而不生草木,因名「石枯」;白靄雲霧纏鎖於山峽峰岫之間,巨大的山形體積遭受切割而略顯瑣碎,是謂「雲刻」。運用純粹的黑白對比以構成畫面,焦石白雲穿插掩映以成山川形貌,這確是夏一夫所擅長且喜愛的技法題材。惟為挽救畫面細瑣之病,此幅不作前後掩映的傳統山水「深遠」之法,採以高空鳥瞰、峰峰相連的全景山水,由於龍脈前後連貫到天邊,山形不再因為雲霧切割而瑣碎。軸線傾斜,作天旋地轉之勢,天地寰宇,氣象宏大。一如宋代山水畫般地,夏一夫將天空淡墨染灰,氤氳蒼茫。位於畫幅右下瀑布上方的山石夾縫中,有夏一夫的紀年款印。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