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孕擺

中國的陰陽哲學,是源於生命與繁殖的觀念的,許多存在於天地間的牡牠、男女、陰陽的哲學符號,都是為了人類繁衍子孫而存在的,這些源於中國觀念中的母體陰性符號,與對立的陽性符號,常常是對立且並列出現的,當它們並列出現時,它們便成為了象徵生命之源的生命符號。陰陽相合,生生不息。 在母體母腹中,千子孫孫源源而出,像剖開的瓜一般樣的,小小的子一叢一叢的,充塞於天地四方。中國的生殖哲學觀中所強調的綿綿爪瓞,子孫長續。從自然中,去頓悟陰陽,以及陰陽相交化生,萬物生生不息的概念,是孕生圖的創作背景。 母體陰性符號的發展,可以歸結到女陰崇拜的時代上,在這個時代,感生的形式是其基礎,人們因為圖騰的感應,而孕育了子子孫孫,才繁衍了後世兒女。感生的交是神聖的,是帶有孤雌生殖的意味的,這樣純粹的原始性崇拜,是存在於偉大的女神時代的。 女陰崇拜是母體子宮深處不變的記憶,女陰崇拜是載浮載沉於人類有關於母親的記憶之中的。遠古時對女陰的頂禮崇拜,對於我來說,是有其特殊意義的。玄鳥生商的神話,將永遠留存在人類的歷史中。 孕生的世界,是細膩的,祭典、儀式、群體、生殖、安靜而恆久的遠古時代,兩性的相處,是彼此之間存有敬意的,當我去建構這樣一個充滿生機的幻境時,是想將體內那股女性源源不絕的孕意,以及母體子宮深處內的溫柔活力,靜謐而快意的剝露。 在那個時代中,母體是一切生命的源頭,母體世界的組成.是臍帶,是袍子,是繁殖的力量,是兩性的祈求。 出處: 張正霖,2008,《典藏目錄20》,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頁23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