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道-路行者的夢魘

蔡宏達(1967-1996)生於臺北市,出生三天即被診斷罹患先天性血友病。他就讀師大附中開始習畫,決定報考美術系。1986年入學文化大學美術系,大三時接觸版畫創作,直至過世的數年間,作品屢獲國內外版畫大獎。他的版印以金屬凹版為主,往往反映生命的有限與無常,用隱喻探討宇宙的生滅,以及對命運、歷史、科技文明提出質疑;且畫風精密細緻,色調灰冷嚴峻,構圖可將人引入一個超越現實的異想世界。而運用蝕刻法(Etching)製作的〈道-路行者的夢魘〉(1990),是蔡宏達作品裡較具現實感的一件。 它描繪了大都會上下班尖峰時段的街景,或許,這即是蔡宏達在臺北捷運系統動工期間的通勤印象――噪音、擁擠與紊亂。圖畫下方是道路中央的分隔板,其上是壅塞的車陣,然後是沒有五官、沒有表情、靠近卻沒有交集的人群。由於作者採取水平視角描繪所見,因而讓路人的臉部處於畫幅中間層,造成所有景物重疊,也無法產生充足的空間感與強烈的縱深效果;這符合一般人平常觀察事物的視覺經驗,使人面對此畫有如親臨現場,覺得就像站在對街與之相望,卻充滿冷漠無奈感。另外,這件作品圖廓橫長(直、橫約1:2),也易於表現一字排開的人車所營造的綿延感。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