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對立之繭

蔡宏達(1967-1996)生於臺北市,出生三天即被診斷罹患先天性血友病。因為生病,求學及成長之路都備極艱辛。他就讀師大附中開始習畫,決定報考美術系。1986年入學文化大學美術系,大三時接觸版畫創作,直至過世的數年間,作品屢獲全省美展、南瀛美展、臺北市美展及高雄市美展等版畫大獎,並多次入選國際性版畫大展。1990年大學畢業,蔡宏達與同學在陽明山成立「火盒子版畫工房」(「火盒子」意指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對推動臺灣現代版畫有一定的貢獻。 這件蝕刻作品刻畫了互為鏡像的二個繭,繭的形象像蝙蝠張開翅膀,也像暗夜中的宮殿;而裡面的生物觸鬚張揚,狀貌怪異。作為護佑生命的繭,是可以遮風蔽雨的堡壘,有朝一日,蟄居已久的蟲蛹當能破繭而出。古人云:「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南宋〕陸游,〈書嘆〉)即說明繭居必須隱忍,破繭則需要勇氣;作繭不自縛,才能超越自我,展現生命的光采。此外,這二個對立的繭互為自身的投射,牠們在面對另一個完整對象的認同過程中建構自我,也意識到了自我和世界的差異與相同。蔡宏達的創作關注存在的本質,充分反映生命的有限與無常。在短暫的生涯中,他悟出了生命的真諦,認清了自己的本心。既然已經來到這個世上,就不能在怨天尤人中損耗生命的能量。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