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夢境II

蔡宏達(1967-1996)生於臺北市,出生三天即被診斷罹患先天性血友病。因為生病,求學及成長之路都備極艱辛。蔡宏達就讀師大附中時開始習畫,決定報考美術系。1986年入學文化大學美術系,大三時接觸版畫創作,直至過世的數年間,作品屢獲全省美展、南瀛美展、臺北市美展及高雄市美展等版畫大獎,並多次入選國際性版畫大展。他的版印作品以金屬凹版為主,充分反映生命的有限與無常,用隱喻探討宇宙的生滅,以及對命運、歷史、科技文明提出質疑。其創作精密細緻,常以黑、白、灰、咖啡和灰紫色調呈現,構圖可將人引入一個超越現實的異想世界。1990年大學畢業,蔡宏達和同學在陽明山成立「火盒子版畫工房」(「火盒子」意指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對版畫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 以蝕刻法(Etching)製作的《夢境》系列,均有著氣氛冷清寂寥、造型簡約、主體與背景明暗對比強烈的特色;同時,在弧形的地平線,或貧瘠的土地上都長有紡錘形大樹。〈夢境Ⅱ〉(1991)中,一座M形的白色山頭前,三棵螺紋大樹並列,地面上還插有一個被光源照得通亮的路標,明確地指示著方向。畫面裡的山,中央略凹,山形圓渾,這應是蔡宏達再熟悉不過的紗帽山(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可以想像,每當夜闌人靜,他遠眺此山,苦苦思索創作與人生的下一步該怎麼走的時候,月夜下,發著晶瑩亮光的紗帽山總能在寂寞幻境中指引他。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