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春之歌-4

「對鏡梳妝」向來是古代中國文學藝術創作常見的主題,例如:東晉顧愷之(約344-405)《女史箴圖》的一個段落描繪二位婦女對鏡梳妝整容,右側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飾其性」提醒女子注重外貌儀表的同時,也要修飾內在性情品德。古詩〈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描述了花木蘭在返家之後,坐在梳妝檯前把自己妝扮一番的愛美秉性。自古以來,女子攬鏡自照的文藝闡釋,常含「自我審視」之理,也有「為悅己者容」之說。一般而言,像「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這樣的景致,通常散發的是悠閑、愉悅、自賞自憐的氣息,以此禮讚、歌詠青春女子,頗有意境。 陳其茂(1926-2005)以木口木刻技法完成的〈青春之歌-4〉,就是對年輕女子在鏡前梳妝打扮的描摹。畫中女子背對觀者,雙手將花朵戴在髮梢;從鏡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容顏。好一個「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杜牧〈阿房宮賦〉)的寫照,加上雲霧般的裝飾曲線環繞四周,又增添了幾許如夢似幻的風情。木口木刻是以各種推刀(Burin)在堅硬木版橫切面上刻出縱橫交錯的凹線與細點,表現出穩定細緻的線條與精密銳利的明暗調子,從這件作品中的陰刻線條便可看出端倪。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