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關

作品所描繪的「北關」是台灣東北角海岸宜蘭縣境內的「北關海潮公園」,此地素以怪石嶙峋的海蝕地貌與湧潮怒濤聞名,是省道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的著名景點。袁樞真1987年所繪的《濱海公路之一》也是取自同樣的地點、角度,只是《北關》這件作品將景深拉遠,海面相較平緩,對礁岩與曲奇的海岸線著墨頗多,也加上不少人與海的互動景象。 北關的地標「單面山」仍是作品的重點,這種地質學上的單斜脊地形,主要特色即是背海面平緩傾斜,臨海面因海水侵蝕崩塌,呈接近九十度的垂直崖壁,故有「單面山」的俗稱。作者為了強調岩頂拔尖的氣勢,特意誇大背海面的坡度,臨海斷岩也成為披上植被的陡坡,單面山頓時變成「雙面峰」,雖然挺拔秀麗,但北關地貌的特殊性盡失。幾片藍綠色礁岩的迴旋筆調,讓原本嶙峋的奇岩帶有一些柔軟的生物性,彷彿匍匐的動物背脊。作者同時加上許多螻蟻般正在垂釣、捕魚的點景人物,比例誇飾許多,而且當地並不會出現如此近岸的海船群聚捕魚景象。這件作品像是一件有所本的想像化寫生,結合了作者各種主、客觀的景像拼貼,比之1987年的《濱海公路之一》,顯然多了不少出乎意料的趣味。 出處:潘顯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