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拾荒

方向(1920-2003),江西人。十七歲開始習作版畫,師事胡獻雅。對日抗戰期間,從事文宣工作,創作了許多充滿愛國情懷、激勵人心的木刻版畫,為時代留下重要的見證。作品大都發表於當時華南各地的報章雜誌,具寫實風格,刀法有力,表現性強,整體予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和精神召喚。抗戰勝利之後,方向的觸角兼及庶民生活的描寫,題材擷取自大陸鄉村地區的風土人情,調性顯得柔和許多,無先前的肅殺之氣。方向在大陸期間舉辦過個展四十餘回,依目前所收集到的圖錄,他於政府遷臺之前所製作的版畫約在30-40幅之譜。〈拾荒〉創作於1946年。方向以此紀錄大陸歷經八年艱苦抗戰之後,廣大人民流離失所、生活困頓的情形。畫中一群少年兒童聚集於河道邊,撿拾可資果腹的東西,河床上看起來貧瘠不毛。方向以多元的刀工展現各種不同的刻點、刮痕、鑿面等,它們或平行、或交織、或錯落,由近到遠,從碎石地、芒草、河流、岸邊、山巒到天空,逐次呈現不同的景深質地,賦予此畫引人入勝的視覺效果。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4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