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沉思

方向 (1920-2003)江西人。十七歲開始習作版畫。早期創作了許多具寫實風格的傳統木刻作品,大多與政戰宣傳、鄉土民情的題材有關。1960年代起受歐美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嘗試不同版種,畫風也走向追求純粹形式和精神內涵的抽象表現,將研究易經和老莊思想的心得注入版畫。1980年代中葉以後回歸寫實,致力於水印套色木刻的探索,以日常生活的素材為對象,作品富有水墨畫的韻味。此外,油畫也是方向長期耕耘的領域,無論風景或人物親情,都有不俗的成績。方向畢生除了創作、教育、著述之外,更與周瑛、陳其茂、朱嘯秋等發起成立「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發揚版畫藝術,獎掖優良創作,曾擔任理事長長達18年之久,對臺灣版畫的推廣貢獻卓著。〈沈思〉作於1950年,在一個弦月高懸、星星閃爍的夜間,綁著蝴蝶結的小女孩趴在窗邊,在濃濃的睡意下,仍勉力撐開沈重的眼皮,捨不得上床就寢。這是方向少數的室內溫情作品之一,作於〈慈母手中線〉之前。方向50年代的作品總是帶著濃濃的敘事性格,在此他以類似舞臺聚光燈的照明方式突出畫中的小主人翁,為畫面營造戲劇性的效果,不禁令人尋問:這個小女孩是誰?為何獨處於入深的夜晚?她在是否等著夜歸的父母?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