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反攻

方向 (1920-2003),江西人。十七歲開始習作版畫。抗戰期間,創作了許多充滿愛國情懷、激勵人心的木刻版畫,為時代留下重要的見證。大陸淪陷之後,來臺任教於政工幹校傳授木刻技法,並繼續從事政治宣傳的創作,是臺灣戰鬥木刻版畫的重要推手。方向早期作品具濃厚的寫實風格,刀法熟練、線條精準,散發強烈的表現力道。1960年代受歐美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開始嘗試不同的版種,畫風也走向追求形式構成的抽象表現。1980年代中葉以後,方向回到早期的寫實,致力於水印套色木刻的探索,以日常家居的素材為刻畫對象,作品富有水墨畫的韻味。方向畢生除了創作、教育、著書之外,更與周瑛、陳其茂、朱嘯秋等發起成立「中華民國版畫學會」,擔任理事長長達18年之久,對臺灣版畫藝術的推廣貢獻卓著。〈反攻〉來自於〈向敵人擲去〉(1944) 一作,下方加上「反攻」二字可能用於製作報刊刊頭或傳單,宣揚抗戰末期敵我局勢的逆轉。方向以巨大的滿版人物直接破題,表現一位正向敵人投擲手榴彈的前線士兵,他身體的斜上動勢與右下角奔跑隊伍的往下動線,形成一種反向的視覺衝突。方向以對角線的畫面結構,強化戰場的動盪之感;以人物身上的細密刻痕,彰顯戰士內在的憤怒之火,在在為作品營造了一股強烈的精神張力。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