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克難

方向(1920-2003),江西人。十七歲開始習作版畫。1949年隨國軍來臺,曾任職於金門《正氣中華報》副刊主編,發表一系列政戰宣傳的插圖於各報端。1952年他的作品榮獲國防部「反共美展」木刻組首獎,並於這一年起進入新成立的政工幹校傳授木刻技法。此時期正值政府推動反共文藝的熱潮,方向和其他木刻家如周瑛、陳其茂、朱嘯秋等,創作了許多配合國策、鼓舞民心的作品,成為戰鬥木刻的重要推手。這些充滿濃厚政治意味的木刻版畫,具有寫實風格,旨在揭發共產鐵幕底下大陸的民不聊生,和宣揚自由復興基地的安和樂利,成為50年代臺灣版畫的主流。〈克難〉 創作於1953年,前景一位身材魁梧、精壯結實的軍人,高舉著十字鎬,正在敲挖眼前的巨石;後面的同袍們忙著整地、豎椿、蓋屋頂,每一個人各司其職,埋頭苦幹。石頭上的「難」字,顯現出任務的艱鉅。這畫面傳遞了在反共抗俄的年代,臺灣萬眾齊力、不畏艱難、建設復興基地的決心。方向1950年代的作品刀法蒼勁,線條有力,這種以近景表現的人物,尤其散發著強烈的感性特質。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