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胞

方向(1920-2003),江西人。十七歲開始習作版畫。1949年隨國軍來臺,曾任職於金門《正氣中華報》副刊主編,發表一系列政戰宣傳的插圖於各報端。1952年他的作品榮獲國防部「反共美展」木刻組首獎,並於這一年起進入新成立的政工幹校傳授木刻技法。此時期正值政府推動反共文藝的熱潮,方向和其他木刻家如周瑛、陳其茂、朱嘯秋等,創作了許多配合國策、鼓舞民心的作品,成為戰鬥木刻的重要推手。這些充滿濃厚政治意味的木刻版畫,具寫實風格,刀法熟練,構圖簡明,旨在揭發共產鐵幕底下大陸的民不聊生,和宣揚自由復興基地的安和樂利,成為50年代臺灣版畫的主流。在臺期間,方向有時也會以原住民同胞為創作對象,如1951年的〈山胞〉和〈山地婦女〉,二件作品題材一致,都描繪臺灣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山胞〉裏只見前景壯碩的婦女以頭繩背負沉重的藤籃,赤腳走在崎嶇的路上,緊鎖的眉頭,弓著的腰身,讓人感到艱辛的生活壓力。身後另一位年輕的婦女穿著傳統的短外套和繡花長裙,打扮明顯精緻許多,頭輕頂著布包從容地迎面而來。方向除了擅長利用前後景元素的比例落差來突顯主從關係之外,在此他也以廣闊的山巒呼應一女粗獷的體型,以細高的檳榔樹連結另一女苗條的身影,為畫面增添了生動的趣味。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