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學習

方向(1920-2003),江西人。十七歲開始習作版畫。1949年隨國軍來臺,曾任職於金門《正氣中華報》副刊主編,發表一系列政戰宣傳的插圖於各報端。1952年他的作品榮獲國防部「反共美展」木刻組首獎,並於這一年起進入新成立的政工幹校傳授木刻技法。此時期正值政府推動反共文藝的熱潮,方向和其他木刻家如陳洪甄、陳其茂、周瑛、朱嘯秋等,創作了許多配合國策、鼓舞民心的作品,成為戰鬥木刻的重要推手。這些充滿濃厚政治意味的木刻版畫,旨在揭發共產鐵幕底下大陸的民不聊生,和宣揚自由復興基地的安和樂利,成為50年代臺灣版畫的主流。〈學習〉的創作年代不詳,但從阿兵哥人手一本《三民主義》判斷,應屬大陸淪陷之後,政府遷臺奉反共為基本國策的時代。畫中一群頭戴軍帽、腳打綁腿的阿兵哥席地坐在草叢中,神情專注地研讀手中的復國最高綱領。後方山丘上挺立著ㄧ座軍事碉堡,應是他們的駐防地。當時的軍隊除了一般戰術的訓練之外,心理素質的提升更是不可或缺,學習三民主義遂成為反共教育的基本要務,培養國軍忠誠度和向心力的重要守則。方向此時期的作品具寫實風格,刀法熟練,線條精準,散發強烈的精神感染力。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