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親情

方向 (1920-2003),江西人。十七歲開始習作版畫。早期創作了許多具寫實風格的傳統木刻作品,大多與政戰宣傳、鄉土民情的題材有關,刀法熟練,表現力強。1960年代受到歐美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開始嘗試不同的版種和技法,畫風由原先的具象寫實走向追求純粹形式和強調精神內在的抽象表現。1970年代起方向將鑽研易經和老莊思想的心得融於創作中,為作品注入更深沉的意涵。1980年代中葉以後,方向回到早期的寫實,致力於水印套色木刻的探索,以日常家居所見的花鳥、貓禽、蟲魚為刻畫對象。這類作品構圖潔簡清雅,空間虛實互動,設色濃淡得宜,富有水墨畫的韻味。在歷經早期沈重的戰鬥木刻、中期充滿生命哲理的複合版畫之後,晚期這些輕靈自然的水印套色,有令人返璞歸真之感。〈親情〉創作於1988年,方向藉由一群小鵝嗷嗷待哺的眼神和母鵝忙不迭的舉步迎接,來傳遞親子間的孺慕之情。牠們造型簡約,線條精準,藝術家的巧妙刀工在此展露無遺。畫中一大眾小的對稱構圖,一動一靜的互應關係,加上輕盈的色調處理,顯得既寧靜又和諧,流露出家居淡泊的生命情懷。「無求品自高,名利早已拋」,方向過世前的手稿如此寫著,〈親情〉這類恬靜的作品或許是藝術家晚年生活哲學的最佳體現吧!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