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一枝獨秀

方向 (1920-2003),江西人。十七歲開始習作版畫。早期創作了許多具寫實風格的傳統木刻作品,大多與政戰宣傳、鄉土民情的題材有關,刀法熟練,表現力強。1960年代受到歐美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開始嘗試不同的版種和技法,畫風由原先的具象寫實走向追求純粹形式和強調精神內在的抽象表現。1970年代起,方向將鑽研易經和老莊思想的心得融於創作中,為作品注入更深沉的意涵。1980年代中葉以後,方向回到早期的寫實,致力於水印套色木刻的探索,以日常家居所見的花鳥、貓禽、蟲魚為刻畫對象。這類作品構圖潔簡清雅,空間虛實互動,設色濃淡得宜,富有水墨畫的韻味。在歷經早期沈重的戰鬥木刻、中期充滿生命哲理的複合版畫之後,晚期這些輕靈自然的水印套色,有令人返璞歸真之感。〈一枝獨秀〉創作時間未詳,但因方向1988年另有一關於荷花之作〈留得殘荷聽雨聲〉,加上兩者表現方式接近,或可揣測為同時期之作。藝術家晚期淡泊名利,基於荷花傳統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此時作品中出現荷花或有自況的意味。〈一枝獨秀〉展露了荷花的生命姿態,只見一枝待放的荷苞挺立於畫面中間,二片輕微款擺的荷葉在旁襯之。方向以簡約至極的方式構圖此作,三枝旱地拔蔥似的荷梗呈現著荷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那不只是花葉的描寫,更是高潔生命的寫照。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