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畫

方向(1920-2003)為江西省遂川縣人,十七歲開始從事版畫,師事胡獻雅(1902-1996),畢業於江西省私立立風藝專繪畫科,當時處於抗戰期間,他藉由藝術創作抒發內心憤慨。他不只在臺灣藝壇備受尊崇,也先後參加巴西、日本等地國際版畫大展,在國際間享有聲望。方向一生以創作版畫為主,但他的油畫也極為出色,除了學院派的教育訓練出方向一定程度的寫實功力,又在政工幹校服務時與同事林克恭(1901-1992)的相互交流之下,方向更進一步地在油畫材料與揣摩技法上有所突破。 特別是在1960至1970年代,臺灣受西方現代思潮影響時,方向逐漸向抽象風格靠攏,在版畫及油畫領域上均有著與前期截然不同的表現。而此件《風景畫》可視為其早期的油畫作品,在光影效果與空間透視上能看出學院派教育中寫生與西方傳統風景畫的技法學習對方向作品所產生的影響,但非單純再現對象物的表現也能看出他正處於抽象繪畫的嘗試階段。整體色調充滿陽光與朝氣,以富含水氣、圓潤且寬大的筆觸描繪而成。以中央的針葉樹為界,一側斜岥上的扇狀植被厚重且茂密,另一側卻無植物覆蓋,在畫面上形成對比。最上方的中式建築隨山坡則有些許傾斜,再加上前景的球型與小型植物經過圖形化表現後,使得整體畫面更加輕巧可愛。 出處:鄭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