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畫

方向(1920-2003)生於江西省遂川縣,私立立風藝專繪畫科畢業。十七歲開始從事版畫,師承胡獻雅(1902-1996),抗戰期間以木刻版畫表現其強烈的愛國情操並具宣導之用,中期綜合拓印版畫,以抽象手法表現似銅蝕又似瓦拓之效果,晚期著重簡潔化的表現手法,運用套色水印形成近似水墨韻味之作。他曾參與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日本國際版畫展等。此外,他亦先後在政工幹校(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版畫,並於1970年組織「中華民國版畫學會」。 方向雖以版畫著稱,然其油彩作品亦相當出色。此作雖無年份,然就風格主題可推斷屬1950年代一系列「歌詠復興基地的安和樂利」之作。時代脈絡上,對應著美援與土地改革政策下,社會安和樂利,農村呈現一片恬適與復興之景象。此作《風景畫》構圖上以溪水作為主體,切割畫面之上與下、左與右之地景。數艘小船泊於溪與岸的交接處,右下方則有一人似正要上船。畫面左邊綠意盎然的草地與房舍,與右邊對岸的沙洲形成對比與延伸感。遠方山林處有一高聳煙囪正運作排煙,象徵著田園風情向工業地景的逐步變遷。整體而言,此作反映著臺灣五〇年代獨特的田園風情,寧靜樸實的氣氛中,透露出藝術家對國家和土地的深刻情感。 出處:邱俊達,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