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晨曦

方向(1920-2003)生於江西省,江西立風藝專畢業,在學受學院派美術教育,奠定了其繪畫基礎,1949年來臺後,期間擔任多項教職,以愛國、抗敵類的「戰鬥版畫」重新喚醒臺灣版畫藝術,可謂戰後臺灣版畫先驅。曾先後擔任全國美展、版畫雙年會審查委員、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等,著有個人版畫集、理論書等,於世界各地舉辦多次展覽,創作類型主要以各類型版畫為主,油畫為輔,一生致力於推動版畫藝術發展,對於版畫人才培育、交流上有極大的影響力。 《晨曦》為1963年的油彩作品,畫家以平視視角描繪,前景為綠褐色的草叢,緊連的是位於中景的橘紅色屋舍,襯上遠景的藍綠色山群與藍天白雲,呈現悠閒、寧靜的鄉村氣息。不論是草叢、房屋、白雲、道路,都以輕柔的筆觸塗抹多層次的色彩,不只陰影更營造了多樣性。方向的創作可分為「感性」、「知性」、「形而上」三階段,此作即為知性階段的作品。此階段作品具有以簡御繁的特點,畫面的物件皆以近乎幾何的形體、塊面構成,展現猶如: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對物體解構之嘗試。此繪畫轉變,與方向不喜愛世俗社交,晚年寄情於老莊、易經的心境有所呼應。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