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餘暉

此圖名為〈餘暉〉,為蔡草如於1996年所畫的紙本膠彩畫。右下角以行楷署款「草如」,下鈐陽文「草如」印。作此畫係採定點廣角取景方式眺望鹽田,黃昏薄暮也隱喻著長久以來生產食鹽以供應民生所需的鹽田,即將功成身退走入歷史。蔡草如將地平線設定在略低於畫面中央之高度,留出較為大片的天空,構圖簡潔有力,頗具現代感。橙黃色的落照餘暉籠罩下,色彩在統調之中兼具微妙的變化,落照的光影表現得相當細膩而優雅。 從小出生、成長以至終老於臺南的蔡草如,對於滋養他生長的這塊土地,始終懷抱著很深的情感。此圖之描繪場景係在臺南市安南區,當時濱海地區布滿鹽田,其後改建成為臺南科工區。據蔡國偉表示,當年草如先生有感於該處鹽田即將因改建為科工區而消逝,遂專程前往描繪記錄此一場景,以茲留念。〈餘暉〉之畫題帶有雙關意涵,一方面描繪夕陽西下的美景,另方面也隱喻鹽田之命運宛如落日餘暉。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