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昔日擔頭

這件1981年依照早年速寫稿所畫的〈昔日擔頭〉為紙本膠彩畫,左下角以行書署款「昔日行商擔頭 時辛酉年秋 草如」。左下方鈐以陰文「草如」印。畫中主角為戴著斗笠、背對著觀眾而坐在小竹椅上的擔頭商。畫面右側由擔頭商挑來的兩大擔水果整齊平放地面,裡頭裝滿了柿子和柚子,中間以支架支撐著懸吊兩擔水果的扁擔,扁擔上綁了一條布巾,可能為擦拭汗水所準備。擔頭商右手拿了一個紅柿,左側有一裝了七分滿的木製小水桶,應是為了清洗水果之用。 這類的擔頭商,藉著一根扁擔挑起兩擔貨品外出邊走邊叫賣,或者選一地點,如同畫面所呈現之坐著叫賣,等待顧客惠顧之情形,在戰後初期以迄60年代之間,臺灣鄉間小鎮仍然常見。蔡草如以嚴謹的紙本膠彩畫,記錄早年臺灣升斗小民,為了生計而肩挑著貨品四處叫賣的擔頭小販之畫面。畫中他以膠彩顏料表現色彩之變化和豐實感,又水墨線條的流暢感以及墨韻變化的層次感,與膠彩的色感相互煥發,相得益彰。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