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雲(1927-2003),出身屏東東港鎮的林氏家族,是台灣1950~1960年代重要的攝影家前輩。早期作品以鄉土寫實再現為主,採客觀紀實手法,拍攝地方鄉土風情,掌握物象,保留時代發展過程景象,供後世考究在地變遷歷史,被譽為「時代的眼睛」;後期則以「表現性」,借取「光線」、「投影」,展現個人敏銳的藝術風格。在家庭教育的薰陶下,其子林文彥、林磐聳皆在教育界多年,並指導學子無數。 此作品屬於林慶雲攝影生涯晚期的「心象」系列,於明志工專設計中心(現明志科技大學)任教期間,新式攝影概念和美國普普藝術充斥台北藝文界,啟發自身運用光影、現成物的造型聯想創作。在現成物系列,大多以「魚」造型為目標,這與林慶雲成長於東港,有深刻的關聯。照片中古井的陰影、取水用的容器顏色呈現橘紅色彩,為整體增添畫龍點睛的效果,構圖在巧妙安排下,形成一幅有趣的畫面。 出處:柯惇敏,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