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建築、築物、人-洞天

受過建築學院訓練的楊欽盛,長期對於建築與自然的環境觀察,在早期攝影作品中探討建築的人為特性與自然定律所構成的衝突與對話,思考空間的型態隨著人類與植物的介入程度衍生成不同的樣貌,尤其隨著時空轉移變化,人類消除自然的痕跡建造了建築空間與生活模式,離開後留下人為存在的軌跡,植物則又再次佔據空間,人類或植物誰是空間的主體?誰又是客體?歷經時間的累績形成另一種人類與自然重疊與反覆的生命狀態。楊欽盛透過8X10古典相機的傳統攝影技法踏尋佈滿荒煙漫草的斷垣殘壁,明亮的陽光自破損鏤空的磚牆灑下,與無法辨識出原始空間樣貌的昏暗空間形成強烈光影對比。同時,以上下區分的構圖表現明顯的空間深度與視角,由內而外的洞察天空的變化,將建築與植物的光影關係再現自然與人為的衝突與協調之美。 出處:趙欣怡,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