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唐馬

李錫奇(1938-2019)作為「現代版畫會」與「東方畫會」的成員之一,發展出了不同於保守作風的版畫風格,在1957年前往參觀首屆「東方畫展」後,探索現代風格的創作,成為了李氏早期版畫創作的核心意識。 《唐馬》的畫面中,流暢圓弧線條刻出的一隻馬匹,成為構圖的主要元素,馬匹足部以具有稜角、銳利的線條,展現出馬匹馳騁時的力度,背景則運用色塊、區塊方式填滿畫面,由此相較於稍晚的作品,如:《落寞的秦淮河》(1958),同樣具備構圖飽滿的特點,但尚未發展出以粗黑、樸拙線條構建畫面的特色;而在版畫的創作手法上,李氏使用的工具為刻刀,媒材多是木版、紙版,製作步驟從「構圖」,接著「刻版」,最後「印刷」,因此其版畫具備「複製性」的特點,由此相較於1964年《降落傘》系列作品,李氏結合了身體行為於創作中,挑戰了版畫的「複製性」定義。整體而言,《唐馬》在藝術觀念、藝術風格、創作手法上,屬於李錫奇較早期版畫創作的表現。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