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後本位(冊頁)

身為「東方畫會」成員的李錫奇(1938-2019),1955年進入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就讀,1959年與秦松(1932-2007)等人組成「現代版畫會」,也參與第五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1959)、「現代藝術季」(1966、1967)、「不定形藝展」(1967)、「七〇超級大展」(1970)等展覽,1978年起陸續主持四家畫廊:版畫家畫廊(1978-1983)、一畫廊(1983)、環亞藝術中心(1985-1987)、三原色藝術中心(1987-1990)。 在李錫奇結束畫廊經營,回歸創作身份時,蕭瓊瑞(1955-)曾評論道:「自1990年前後,偶然發現中國楚文化漆器之美,生發靈感,開始至福州研究漆畫技術,進而轉化為藝術創作手法,李錫奇的漆畫階段,經歷『遠古的記憶系列』、『鬱黑系列』、『後本位系列』」。《後本位(冊頁)》中,卻未採用漆畫,而是選用自身長久創作的版畫來製作,畫面元素多為方、圓形所構成,蓋有印記,色彩多為紅、金、黑色,可能取材自春聯的色彩應用,延續著李錫奇自1960年代以來取用民俗元素的脈絡,整體而言,《後本位(冊頁)》是將漆畫重新平面化的實踐。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