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飛鴻遠音

李蕭錕(1949-)出生於桃園,中國文化大學法文系及美術系畢業、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教於該校美術系、華梵大學美術系創系主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專擅書法、繪畫創作、色彩學研究,作品曾獲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書法類首獎等項。 「飛鴻遠音」出自東晉詩人謝靈運(385-433)所作五言詩〈登池上樓〉之第一句:「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此詩描述作者懷才不遇的鬱悶心情,想大展鴻圖或退隱農耕都不可得,只能為五斗米折腰,在海邊作一小官。然一次病中坐起,打開窗子才發現自己一直忽略的周遭景物,已變得如此清新悠然,體會到古人所說的避世無憂的「無悶」之情。李蕭錕〈飛鴻遠音〉一作在濃墨印染的痕跡中,開出一片淡綠漸變至淡紫的柔美渲染,表現由混濁逐漸化為清明的心境轉折與寧靜的心靈意象,正如詩中人物推窗所見:「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作者款識:「阿錕,2001。」鈐印:朱文「野人」。 出處:李如珊,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