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江岸梅花

余承堯(1898-1993),出生於福建省永春縣,本名余舜,字承堯,1920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研讀經濟,後來轉入陸軍士官學校,退役後因緣際會而來台,56歲開始自學繪畫,受宋畫「師法自然」之影響,秉持著「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的自在心態,描繪出交錯起伏、縝密厚實的胸中丘壑。 本幅畫作〈江岸梅花〉描繪江邊梅花綻放的優美姿態,在佈局上呈現出左實右虛,以生長於岩石上的梅花作為近景,整棵梅花幾乎充滿畫幅,隔著江河與遠處山石相對。在表現技法上,近景的岩石和梅樹枝幹皆以「亂筆」線條反覆描繪,再以淡墨渲染其暗面,其形體結構及紋理質感在長短、粗細、濃淡交替的筆觸下,呈現出堅硬厚實之量感,而盛開的梅花則簡略成為一個個的小圓圈,雖然數量多而綿密卻仍顯輕盈,表現出截然不同於山石枝幹之質感。右側江面的突石和流水以濃墨刷寫,運筆輕鬆而自在,遠處山石則用墨清淡,藉以呈現空間遠近之感。全幅畫作主題清晰明確,筆法疏密有致,畫家以獨有的繪畫語彙表現大自然之真面目,跳脫傳統之巢臼,創作出極具個人特色之水墨畫。 款識:「孤清自出□塵外 獨向寒空放萬枝 余承堯」 鈐印:白文「余氏承堯」,朱文「乘化室主」 出處:呂金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