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枕頭七號+家

〈枕頭七號〉畫於1997年,藝術家在描繪圖飾時還特別留下了不規則的邊緣空間,製造花布貼覆在畫布上的虛擬印象,後於1998年轉化成空間裝置形態在台北「竹圍工作室」以〈家〉為名展出。相較於林明弘其他作品不帶意義與情緒的命名方式,如:〈台北市立美術館2000年9月9日~2001年1月七日〉、〈普里奇歐尼宮,6月10日~11月4日,2001〉),此作的命名,或可解讀為因展場的牆面及空間形狀恰與兒童畫中經常出現的「家」形象相符有關。鮮艷的民俗味印花布在早期的台灣是生活中不能或缺的用品,大量被運用在枕頭、被單等日常物件上,但這個富含「傳統」與「歷史」風韻的舊時物,在當代生活中實際上已失去了當年實用性的有機生命力,印花圖紋成為一種文化樣本,用以召喚對舊時光的綺旎想像。林明弘在此作中對印花圖紋的普普式運用,軟化了建築物剛硬冰冷的視覺性,注入了對「家」的懷舊擬想;不過,民俗舊物到了當下時空,復古的訴求卻反轉為一種冶豔的時尚感,為「家」平添了今夕是何夕的異色氛圍。 出處:蔡昭儀,《巨視.微觀.多重鏡反: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的思辯與實踐》,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6,頁199。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