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蛻變系列(三)

此作蘊含強烈的陰性能量,其創作靈感來自藝術家自己懷孕生子的身體經驗,這種有機造型意在影射生物為了適應環境汙染不得不突變的形體,但藝術家在此指引了一個回歸生命母體的突變方向,它的造型讓人聯想起孕育生命的女性子宮,生命的訊息來自血紅的洞穴以及從中心不斷漫生出來的條狀觸角,這樣的形象既像細胞的分裂增生,也如母體與子體在交互傳輸能量;生命的形態儘管草莽、原始,卻依照其內在的本能及特有的韻律,靜靜的循環、分裂、增長。出處:蔡昭儀,《巨視.微觀.多重鏡反: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的思辯與實踐》,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6,頁207。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