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雙龍戲珠

〈雙龍戲珠〉(1987)是中華民國第三屆版印年畫徵選首獎作品之一。龍是自古以來最具代表性的祥獸,能大能小,能升能隱,是行雲布雨的使者;至封建時代,演變為帝王的象徵。傳說黑色驪龍的頷下有一顆驪珠,如果想要得到這顆寶珠,就必須潛入深淵中,待驪龍熟睡,才能竊得。如此珍貴之物,被視為如意寶珠,表徵財富與吉祥。又一說法是,天池山中二隻青龍搭救仙女,王母娘娘惠賜一顆金珠給雙龍,它們誰也不想獨吞便推來讓去,之後玉帝得知再取一顆金珠贈與青龍。因此,尋常百姓尤愛龍搶珠、龍吐珠、龍戲珠的主題,至於「雙龍戲珠」則引申為祥瑞安泰和祝頌平安之意。   〈雙龍戲珠〉(1987)中,雙龍怒髮衝冠、神態矯健,其構圖對稱嚴謹但不失疏朗靈動。行龍之姿,表現出一升一降、推讓金珠的態勢。在喜慶富貴的大紅底上,二隻仙鶴隔珠對望,還有著祥雲輝映、江崖海水,以示福壽綿長。「雙龍戲珠」圖案多出現在壁畫、染織、刺繡、陶瓷等傳統工藝裝飾上,作者將之運用在版印年畫,頗具新意。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