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江千雪意.枯山水.鵲華秋色(三聯作)

此三聯作是鄭在東1980年代末期結合中國文人畫來進行自我探索的代表作。中國的文人畫常在山水的寫景寓情中傳達心境的模擬與移轉,但鄭在東此作顯然意不在寫景寓情,而是借用文人畫所代表的文化寓意與象徵性,來進行自我、傳統與山水之間的思辨對話。畫家在此化成一顆渾圓的頭顱,在第一幅中展讀唐朝王維的《江干雪意》圖,第二幅則頭頂休閒鞋,飄浮於深受禪宗思想與宋代水墨畫影響的枯山水庭園中,最後一幅則是把自己嵌入元朝趙孟頫的傳世名作《鵲華秋色》裏。以白色為主的畫面使深色的畫家頭顱更顯突兀,畫家在此不像在悠遊山水,反而像是透過具有強烈「中華文化」文本意義的山水畫,進行嚴肅且深刻的自我凝視與自我探討。鄭在東作為外省第二代,在追尋自我的創作歷程中,曾經歷一段徘徊在回歸古典傳統與切入當前台灣生活的探索期,此作代言了此一時期的掙扎與矛盾,但畫中自我、傳統與山水的對話關係,自此時期開始成為鄭在東日後創作的主軸,在1990年代轉化為一系列與中國舊傳統文人活動相呼應的台灣山水紀遊繪畫。 出處:蔡昭儀,《巨視.微觀.多重鏡反: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的思辯與實踐》,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6,頁184。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