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處暑

劉其偉(1912-2002)出生於福建省南臺,他並非典型的繪畫學院出身,但越戰時期的工作經驗,使他常至西貢、吳哥窟等地寫生,誘發了對原始藝術與原始人類文明的興趣,成為了投他入繪畫生涯的轉捩點,並發展出具有漫漶朦朧、神秘性格的個人畫風,同時他也熱衷原始部落的田野探查活動,重視文化人類學、環境保育的研究等。尤其他特別崇尚「原始思維」,認為創作的要訣即是依循「野放」、「浪漫」和「不合理化」的觀念。 劉其偉由專書認識了克利(Paul Klee, 1879-1940)、馬諦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與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 1973)等畫家,他們皆受到原始藝術所啟發,尤其克利對於原始繪畫的研究深深影響劉氏的繪畫觀。此作《處暑》為「二十四節氣」系列之一,描繪即將進秋天,但暑氣未消的抒情抽象畫。畫面邊緣為褐色水彩描繪成的邊框,此手法也可常見於克利的多件畫作中。畫面核心為多個幾何形的重疊組合,並運用冷暖色調相間的形式,表現了炎熱夏季過渡於涼秋的聯覺感受,並夾雜著多變的原點、曲折的線條於其中,具有劉氏特有的抒情與音律性。如同克利的繪畫理念,他認為繪畫並非純粹再現自然,而是由個人潛意識深處萌發,再以純粹的形與色詮釋。此作除了秉持這般繪畫精神,同時也藉由多樣的媒材表現其特有的繪畫語彙。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