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方向的迷失

劉其偉(1912-2002)出生於福建省南臺,1920年舉家搬遷至日本橫濱定居,先後畢業於日本神戶英語神學院和東京鐵道局教習所電器科,初期以工程師和電工系教授為主業。劉氏並非典型的繪畫學院出身,但越戰時期的工作經驗,使他常到西貢、占婆、吳哥窟等地寫生,誘發了他對原始藝術與原始人類文明的興趣,因而開啟了他的藝術與文明研究之道路。其畫風具有抽象與非具象之風格,他尤其認為繪畫的「情感表現」是最重要的元素。 劉氏的繪畫題材遍及原始部落、星座、節氣和富有生命哲思的抒情半抽象畫,此作即屬於後者,劉氏運用理性分割的幾何塊面,表達了「方向迷失」的無法言喻性。畫面全幅以黑色為底,再由低明度的暗褐、淺褐與鵝黃色塊組成,中間為鮮明的亮黃色塊與蜿蜒的拋物線,成為此幅畫最鮮明的焦點,宛若指引方向的明燈,而其他塊面也以近乎對稱的布局排列。如此簡潔多彩的塊狀結構,是源自於劉其偉對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的啟發,克利的繪畫保留著原始文化的純粹性質,使劉氏深感共鳴,正符合了對於原始美學的見解:具有「生氣」、「生命力」與「情感」的神祕特質。此作整體朦朧模糊、形體漫漶,頗具原始藝術的斑駁與神祕性,「方向迷失」之畫名或許也是他在其曲折多變的生涯中,所歷經的難題與疑惑。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