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劉其偉(1912-2002)出生於中國福建省,集電機工程師、畫家、人類學家、探險家於一身,可謂通才;在繪畫方面,劉其偉雖並無任何師承,但受到二十世紀早期瑞士表現主義大師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極大的影響,提倡繪畫作品不是畫眼睛所見的,而是畫心裡所想的。因此風格上開始脫離物象,並有了變形、簡化、抽象的構思,同時認為創作應注重的不只有技巧,天賦與想像力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後期甚至開始實驗混合媒材來創作作品,以達到更加多元的層次與效果,一生完成了無數精彩作品。   劉其偉之《秋》繪於1991年,畫面以橘、棕為主要色彩,畫中央左邊三分之一處為互相交錯的黑色線條,而畫面右旁三分之二為橫向平整的橘色線條所構成,工整、簡潔的造型,加上暖色的使用,使人產生和諧的視覺效果,且富有韻律性。細觀畫作,可見作者在作品上,除了活用水彩輕盈、透明的質感之外,亦後續補上粉彩、蠟筆,以便捕捉較厚重的量感與質感。季節系列之抽象畫是劉其偉常見的繪畫主題,作者認為用具象的形式來表達春花秋月的景色,並無法深刻的喚起人們懷鄉的詩情,因此使用抽象的手法,以期從色彩和造形的協調中來尋求一種表現。 出處:郭鎧毓,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