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昭陵六駿

劉其偉(1912-2002)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早年移居日本,精研電機,畢業於日本東京鐵道教習學院電氣科,後擔任多年工程師。1949年因瀏覽同為工程師的香洪(生卒年不詳)畫展後,開始自學水彩畫。而劉其偉的求學歷程,使得他具有良好的外文基礎,得以直接接觸許多英、日文相關資料,閱讀下大量吸收的近代西方繪畫思想,對其藝術生涯助益匪淺。1954年起,他更是引進西方繪畫技巧、理論等譯作,並出版許多相關畫冊,對當時的臺灣藝壇影響深遠。 劉其偉為了謀生,就任工程師期間參與多項電力工程,並先後深入滇緬、占婆、吳哥窟等地區,開啟了他對人類學的興趣。1964年後,在中南半島的兩年生活,使得劉其偉的作品逐漸向二十世紀初表現主義大師高更( Paul Gauguin,1848-1903)、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畢卡索(PabloPicasso,1881-1973)等人所提倡的原始主義 (Primitivism) 靠攏。本件1995年作品《昭陵六駿》是中國藝術中常用之傳統母題,內容指的是陝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六匹戰馬,畫面中的人物與馬兒經由方硬線條勾勒的圖樣組合而成,再以渲染手法著色於上。與同母題作品相比,劉其偉不強調馬兒的威風凜凜,他捨去了馬兒背上的沉重盔甲,改以充滿童趣的手法,簡化物象輪廓,以更圓融的方式呈現。 出處:鄭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