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憤怒的蘭嶼 1

劉其偉(1912-2002)出生於福建,1920年移居日本,1945年來臺,1949年起自主習畫。關於劉氏的藝術風格,早期以寫實人物與風景的水彩畫風為主,1965年赴越南參與戰地工作,大量創作中南半島各國題材的作品,1970年代受西方現代藝術啟發,開啟從色塊、線條上走往抽象形式的畫風,1980年代起,多次走訪馬來西亞、非洲、大洋洲等地的叢林部落,展開以人類學式的田野調查為創作方法,並出版《婆羅洲土著文化藝術》等著作。 《憤怒的蘭嶼1》為劉氏反對臺電將核廢料傾倒於蘭嶼而創作的系列作品,粗黑線條勾畫出達悟族的拼板舟,覆蓋其上的四個黑色三角形元素彼此交錯,甚至刺入拼板舟上方赤紅的太陽,傳達出憤怒時的某種力量感,而三角形中空缺之處形塑出具穿透性的空間,為平面性強烈的畫面增添生氣。此外,混合媒材與棉布結合而成的基底材,亦顯示劉氏受克利(Paul Klee, 1879-1940)啟發而改良水彩畫的成果——以重視畫面肌理為前提,思考棉布與材料的重組,呈現不同於過往以渲染法、乾筆畫法為主的水彩創作。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