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丁明德曼的《杯》說是 "杯" 卻有著特意放大的尺寸,杯緣更往中心水平收束,只留約三分之一開口,提供探窺內部空間的可能。理論上容器的盛裝功能看似被保留,實際上作者已明確傳達 "僅供觀賞" 的弦外音。觀者從各個角度觀賞之際,不覺渾忘 "杯" 之原始定義。 此作以樂燒技法低溫燒成,亦與一般傳統器皿的功能性考量頗相逕庭。拉坏成形的器型簡約渾圓。低調烘托樂燒釉色的豐富變化及自然有緻的燻燒紋路;作者選擇單一樂燒釉,還原開片燻痕的份量也有巧妙拿捏。整體形制與色彩都相當內斂精準,顯示自信風格及貼近純造型創作的企圖。當然作者後來轉向多樣繁複樂燒釉彩及技法裝飾,器型轉而退居次要角色,變化頗為明顯;與當初深深啟發他的新石器時代容器之間,似不復見關聯。 出處:周邦玲,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