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鏤空雙耳碗

作者出生於美國長於上海,先後在台灣及美國就讀,1974年28歲即獲陶藝類藝術碩士學位。回來後任職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官窯陶瓷技術的實驗與研究,之後遷居高雄成立個人工作室,埋首於創作、教學數十載,生平際遇精彩之外,她的創作及教學亦成就非凡。 作者80年代作品以生活陶、陶壁為主,結合傳統東方技法和西方自由設計的趣味,造型上偏向內斂優雅的美感;90年代受磁州窯刻畫技法啟發,以刻紋陶系列為主,造型活潑多變,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雲朵水波轉化為流暢的深色刻紋,遍布作品的曲面上,風格輕盈靈巧;2000年之後轉向大型陶壁公共藝術創作,以繽紛的色彩,突起的曲面陶片,組合成熱帶植物花鳥等造型,演繹對自然和環境的深情與關懷,作者陶藝創作一路走來的風格變化竟是脈絡分明。 「鏤空雙耳碗」是1983年所做,屬實用器物。完整的傳統型制,刻意保留修坯的溝紋,使古典沉穩的褐釉因厚薄產生變化,觸感上也較質樸。器身鏤空的小洞錦然有序,具有對稱、協調的韻律實感。雙耳隨性手作的痕跡,為傳統造型注入自由活潑的細節,雖是小品亦可再三玩味。出處: 沈東寧,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