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岩(三)

喜歡對同一主題反覆創作的藝術家詹前裕,繪畫風格上總以較硬邊的符號語言出現。1998年《海岩(三)》是藝術家對於這塊土地的情感投射。四面環海的台灣,海水在沿岸不斷地拍打所造成的歷史痕跡,產生出純粹天然的美感,畫著海浪拍打的畫面中,擅長暈染的藝術家詹前裕,將海水的捉摸不定,以極為纖細的柔調子予以呈現,而與之對比的是四周粗礦的岩面,堅硬的邊線和強烈的明暗對比,使原本細碎柔暈的海浪更顯肆虐性的視覺張力。接著藝術家以膠彩的特有技法,將岩石的亮面貼金箔呈現,使得畫面在光線的折射之中光采耀眼,也呼應了那被撞散的海浪碎花,而畫面右下方的紅嘴鷗的收翅姿態,將畫面的時間瞬間凝結,與紛亂的海浪形成一股制衡的對比張力。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