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有別於年齡層相仿的其他前輩藝術家,一般而言習以具象手筆描寫外在的風土民情,長年寄居宜蘭的王攀元則獨樹一格。透過抽象繪畫,他專注於捕捉人的內心世界,作風經年不改,蔚成個人鮮明的旗幟。隻身處於充斥不可抗拒的外力的大環境中,人類以小搏大猶如螳臂擋車,產生無可言喻的孤絕滄涼感在所難免。王老作品可比一齣齣強調內心戲的獨幕默劇,亦頗見西方當代荒謬劇的真章。畫幅中不時有羸弱的個體,形單影隻出現,兀自在遼闊空曠中踽踽獨行,很有自喻身世遭遇的悽惶況味。「暴風雨前的寧靜」,何妨作為詮釋本作品的註腳。狂風驟雨即將撲天蓋地而來,但在偌大的畫面中,只見一只孤舟落單獨處於水之一隅,乍看似聞風不動,但處境卻是岌岌可危。作者利用二元對立的手法,突顯戲劇性的張力。低彩度襯以高明度的反差色彩,透過乾筆、大筆重疊薄塗,呈現昏天暗地中光影掩映的豐富層次,成功鋪陳出一片風起雲湧漫天過海的大塊風景。水氣瀰漫氤氳的效果,破解了油彩材質固有的凝重混濁本色,頗見作者駕馭媒材的獨到功力。 出處:謝佩霓,《典藏目錄13》,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01,頁62-6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