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晴秋

1908年出生的藝術家李石樵,早年以寫實的風格為主,到了1950年代之後,畫風上的轉變呈現出造型簡化和強烈的明暗對比,1953年的〈晴秋〉便是如此。在這幅描寫秋天景緻的風景畫中,藝術家的筆觸以乾擦為主,藉此技巧去掉油畫顏料所帶來的厚重飽實感,轉而表現秋意清涼的輕盈重量。在清晰的藍天下,精簡過的樹葉枝幹相對被襯托的更為枯直。乾澀的土地和泛黃的枯葉,使得畫面散發出近似文學詩意的情趣。無人蹤跡的河邊坡堤和沉默如鏡的無紋河流彼此呼應,將秋意的蕭瑟、枯涼、輕盈扣鎖在畫筆下的世界之中。但是,如此平靜無波的氣氛當中,若是順著河川望去,有個隱沒在右彎之處的隱形空間,是充滿不可預知的一塊而外之地,與〈晴秋〉的畫面相互對比,產生撞擊。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