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之頌(三)

周瑛以版畫創作知名,他的作品在40年代時期,多以木刻版畫鄉土寫實人物方式來紀錄台灣農村富足安康生活樣貌,之後逐漸轉變成抽象性,不規則立方體,漂浮、聚散的視覺形式,並開始嘗試以複合媒材來創作。作品〈石之頌(三)〉>即是80年代《石之頌》系列之一,探索生命造物主體的結構量體,尋找石材在光影間,肌理紋路變化與相應的關係。他以擷取自然原物,藉由創作的手法表現,透過光影黑白明亮色彩的對照,在畫面上建構自然生成的紋理,安穩、凝鍊,物像的平面抽象化型態,介於「平面」與「立體」一線之間的境相關係,於無限自由的空間延展與交融中,傳遞出「石」特有的生命美感與純然原味。80年代《石之頌》系列作品之後的八年,民國84年(即1995年),周瑛以樹木原質物件創作出《木之讚》系列作品,重尋明心見性、生命底蘊境界的創作語言。 出處:施淑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