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腳》描寫一個獨立的男像,此男像不再傳統式的講求真實,或講求「理想化」的優美。作者把形體塑造成手臂超長,腹部前凸,圓漲如鼓。此一男人,見不到激昂的肌肉,倒是贅肉隱然可見。沒有刻意擺出含蓄而優美的「歇站」姿勢,反倒整體呈現萎靡之態。雙腳平站,腳部有點呆板,這樣的男人,到底要落腳何處?一尊自由站立的雕像,沒有不以建築物為基礎的,以前在壁龕裡面,以後從壁龕裡解放出來,與牆壁脫離了聯繫的臍帶。儘管雕像從牆壁走出來,文藝復興風格及新古典風格的人像和巴洛克風格的人像,有顯著的不同。前者是置於地面上的,後者是橫穿、扭曲、自由的轉離地面(及牆壁)的。《落腳》作品,果決的站立於平面上,與水平線構成直角。不可能認定是巴洛克風格的概念所創作。雙腳平站,動作是滯止的,偏頭遠望,神情茫然,也是滯止的。作者難得傳達一個與傳統美相反的訊息,供觀者省思。 出處:劉坤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