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婦人像

《婦人像》是張秋海以他初為人母的妻子為描繪對象,畫面中呈現的古典氣息,顯示了藝術家個人獨特的美學品味,樸實的色調中隱藏著豐富的微調變化。藝術家以穩健的筆調將顏料置於畫布之上,細心的堆疊出事物的色彩和質感,若再仔細地閱讀,不難看出藝術家的人物肖像之作,如同雕塑一般的堅硬氣質,扎實的形體和造形,往往呈現的是最樸實不華的視覺訊息。藝術家更在人物造型的邊緣,留下一條若有似無的黑線,使得畫面在觀者眼裡閱讀之際,更顯耐人尋味。黑線在起伏的空間中游走,暗示了造型的立體變化,強化了一位婦人肖像的語言。微調的光影變化中,婦人稍稍紅潤的臉頰,呈現的是歷練風霜的神情,雙眼微闔、眼神若有所思的向地上望去。藝術家在這裡細緻地描繪出對方的心境和此空間所瀰漫的貧弱之情。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婦人像〉晝中模特兒是張秋海結婚一年多的妻子金澤婦志,剛為人母的少婦,端坐椅上,雙手目然安放,長髮來起,五官清秀,朱唇輕點,素淨無飾的裝扮,配上一襲樣式單純、嫩綠的開領洋裝,一切顯得樸實恬淡,唯有象徵結婚的戒指發出微小卻晶瑩的光芒,整體構圖嚴整均衡,輪廓清晰,物像結體堅實,用色極簡,背景筆觸層層交疊,空間層次分明,顯露出受塞尚重視畫面形式與結構之和諧及追求物像內在本質的理念影響。一絲不苟的素描技巧與表現寫實光彩的用色態度,印證了其與藤島教師們秉持的外光派表現觀如出一轍。畫中背景取自板橋林家東京的別墅,據此推斷張秋海在1930年就居住於林熊徵東京住宅,並代為管理。〈婦人像〉成功地表現出他的風格特點,背景部份處理得十分簡潔而豐富,只有牆壁和一台暖器,牆壁的部份巧妙的用色彩變化和幾條垂直與水平線構築出幾個凹凸的平面,由於色調轉換銜接自然,由土黃與灰為主色,漸漸加重褐色再轉成較飽和的土黃,使觀者的眼光在這幾個明暗變化的色面上游移,可以感受到在很淺的空間中有向左右延伸的層次感,在極簡的角落裡,只有寧靜自由流動。介於外光派與印象派的手法,人物的外型準確,輪廓清晰,結構嚴整,對光色的變化,以黃、嫩綠、墨綠、褐、灰等色塊交疊或較長的筆法輕刷加以捕捉,在薄薄的油彩上呈顯出額頭、鼻樑、雙頰間的光彩,其與暗示空間的牆面,取得內容與形式的調和,極適切地表現出妻子溫柔嫻淑和素樸內在之美,也以調和的色彩、穩定的構圖,凝聚作者對平靜永恆世界的追尋。出處:林明賢,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3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