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31

根據李仲生(1912-1984)學生謝東山(1946-)的觀察:「東方畫會第一代學生的作品是從中國傳統創新,而我們這一代是從無中生有,反映出老師的思想是隨著社會而改變。」表明李氏前後指導觀念的差別在於,前期的創作流露出東方特質的反學院繪畫,後期則訴求展現貼近精神或內心現實的現代藝術思潮。 《作品131》以紅、靛藍和黑三色,揮灑於大幅留白的空間,色彩凝聚堆積畫面左側。全幅由大面積的紅色作主導,沿著中間偏左黑色的細線,與中間靛藍的塗抹,範圍從橫跨畫緣上下兩端,逐步盤踞畫面中心區域,產生自左往右發展的趨向,且視野自寬而窄聚焦觀者的視線。分處左右兩側的紅色和靛藍塊面,一暖一冷色調相唱和,色調一深一淺相對比,纏繞架構出環狀的造形,在此基礎下,突顯出包夾其間的黑色線條,其色澤的沉著鮮明,以及筆觸的纖細流動。濕潤亮麗的紅色寬筆色塊,踏實地朝四方擴展,相對於飄忽不定的靛藍色塊,展現介於乾溼之間的淡色細筆擦染,兩者彼此呼應。而細若游絲的游離黑色,在其清晰的濃郁線條及模糊的迷濛推抹間,交雜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動勢,亦於上下兩端的細密弧形筆刷,與偏右上的乾擦痕跡,表現既破碎又充滿力道的兩相異線條,產生氣韻生動的效果。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