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676

李仲生(1912-1984)不僅個人以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作為其藝術理念的核心,在教學上,亦注重學生對素描線條的鍛鍊,首先利用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的隨機創作方式,引領學生捨棄過往傳統的美術訓練,在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的創作過程中,以各式的技法激發媒材的特性,強調媒材真實的肌理與質感,藉此培養學生對於畫面線條、造形的敏銳度。 《作品676》的畫面右側,以圓形的幾何形體為主要的元素,特別是中央連續重疊的正圓輪廓線,邊緣線有的消散、有的渲染擴張,彷彿是持續滾動下的恍惚殘影。此外,亦出現了許多較為扭曲歪斜的圓狀線條,甚至利用筆觸停滯造成顏料過度淤積的圓形色面,形成了深淺、停頓與運動之間的畫面韻律。而左側則以傾斜的線條與梯形的色面為主,因媒材本身的特色,淺藍色本身具有的透明淡薄的質地,配合輕盈揮動的筆力,在畫面上掃出猶如水面反射的粼粼波光,減弱了線條切割造成的區分界線,也因無特殊的紋理,線條與色面之間有如漸層的色階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整體有著漫漶模糊的視覺效果。李氏跳脫傳統素描的媒材限制,創造出更加符合潛意識(或稱無意識)中流動又湮沒的精神意象。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