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630

李仲生(1912-1984)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對學生創作個性的啟發有不可磨滅的作用,他們之後自組「東方畫會」,以嶄新、叛逆之姿興起於藝壇,此外李仲生也勤於《聯合報》、《新生報》、《新藝術》等報章雜誌發表文章鼓吹新思潮。在臺灣美術從傳統框架邁向多元創作蛻變,李氏的文章發表和學生們日後發展的盪漾,皆述說出李仲生對臺灣美術發展最實質的貢獻。 《作品630》是李仲生所遺留數以千計的素描手稿之一。他並不受限於傳統的創作媒材,利用生活週遭可取得的物件作為繪畫基底材,例如本件作品即以學生作業紙作為創作媒介,運用原子筆的線條描繪,呈現樸拙和童趣的藝術性。《作品630》運用紙張原本具有的格線作為參考架構,除了以在框線之中描畫、填滿或橫跨等方式塗繪,藉由直覺、想像式的引導和組織,勾勒出不同造形之間不確定的線條。原子筆施力的輕重緩急,則製造筆觸深淺效果,穿插點綴在畫面裡各項點、線、面的表現上。 出處:謝宗翰,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