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814

因著反對學院式的陳舊思維,李仲生(1912-1984)不再拘束於既有的摹寫方法,留學日本和在臺教學期間,皆在世界藝術新知的追求下,透過理論的閱讀與書寫、創作的不斷試煉,反芻出獨特的繪畫語彙。李氏曾經為他的創作意念下過此註腳:「對於現代世界思潮的發展和變遷,以至歐美日的藝壇動態都要很注意;不論對任何新誕生的風格都要仔細加以研究,但是不做形式上的模仿。」其對於現代藝術上觀念的革新,既吸收過往文化的涵養,卻又不侷限在既有的窠臼,方能發展出自身的繪畫造形,也因而被學生們尊稱為「臺灣現代藝術的導師」。 《作品1814》,由墨黑色與明度較亮眼的橘、綠,藉著筆勢的舞動及乾刷造成的效果組合而成。整體畫面布滿弧線、大小不均的不規則圓,筆觸的走勢也因自由奔放而朝向四面八方疾走。蜷伏於整幅作品中心位置的橘和綠,同樣自在、無拘束地揮灑,但採用較細瘦的線條,即使有些許重疊、加置於墨黑色塊處,也並未產生太多混色效果,因其水分的稀少與掌握顏色的劑量,讓顏料本身的表現特徵顯現。儘管因墨黑色占有較多面積而產生沉重感,藉由明亮顏色的適度搭配、調整墨黑色塊的濃度深淺、以及形塑較小且細碎的線條,賦予畫面呼吸與進出的游移空間。 出處:陳威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