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764

李仲生(1912-1984)現代繪畫的藝術價值往往在於意會的體悟特質,但若欲更進一步探索其內心的精神空間,透過閱讀李氏的理論書寫、和學生的指導談話、信件往返,會得知李氏著重藝術家主觀感受的內心世界──「心象」,而這都來自於他追求純粹的繪畫本身、拋開學院傳統、不模仿看過的任何作品、以及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理論帶來的啟發。 《作品1764》整體畫面偏向左側,因而顯得重量分布於左,藉由讓黑色在較為素雅的嫣紅色之右側牽引、拉扯,漫渙暈開的不規則塊狀重疊、乾擦,畫出移動之痕跡,使得穩定畫面的力道回到中心位置。然則嫣紅色亦不遑多讓地侵越了墨黑的區域範圍,以暈開色塊和些許乾擦痕跡的半圓弧,宣示其存在於此處。另外,觀者也能同時聚焦於占據畫面二分之一的紅、黑色彩和餘下的留白處,注意到畫家在分割空間比例上的細膩心思,形成另外一種待人探索的意趣。 出處:陳威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